3D特效做首页的网站seo网站优化多少钱
1.软件架构演化
为了适应用户的新需求、业务环境和运行环境的变化等,软件架构需要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演化,也就是说软件架构的演化就是为了维持软件架构自身的有用性。 本质上讲,软件架构的演化就是软件整体结构的演化,演化过程涵盖软件架构的全生命周 期,包括软件架构需求的获取、软件架构建模、软件架构文档、软件架构实现以及软件架构维护等阶段。
为什么软件架构演化如此重要?
首先,软件架构作为软件系统的骨架支撑着整个软件系统,是软件系统具备诸多好的特性的重要保障。因为最终软件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维护性等是软件系统最重要的质量和功能属性,是决定软件系统是否被用户接受、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是否具有进一步改造升级的可能性、是否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软件架构自身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它们是否满足用户需求,而软件架构演化正是为了保障这些方面向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
2.两个层次(数据设计和体系结构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通常考虑到设计金字塔中的两个层次——数据设计和体系结构设计。
数据设计体现传统系统中体系结构的数据构件和面向对象系统中类的定义(封装了属性和操 作),体系结构设计则主要关注软件构件的结构、属性和交互作用。
3.软件架构复用的类型(机会复用和系统复用)
软件架构复用的类型包括机会复用和系统复用,机会复用是指开发过程中,只要发现有可复用的资产,就对其进行复用。系统复用是指在开发之前,就要进行规划,以决定哪些需要复用。
4.视角(perspective)
当考虑架构时,重要的是从不同的视角(perspective)来检查,这促使设计师考虑具体架构的不同属性。例如:展示功能组织的静态视角能判断质量特性,展示并发行为的动态视角能判断系统行为特性。
在ABSD(基于架构的软件设计)方法中,使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设计元素,一个子系统并不总是一个静态的架构元素,而是可以从动态和静态视角观察的架构元素。
将选择的特定视角或视图与Kruchten提出的类似,也就是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现视图和配置视图。使用逻辑视图来记录设计元素的功能和概念接口,设计元素的功能定义了它本身在系统中的角色,这些角色包括功能性能等。进程视图也称为并发视图,使用并发视图来检查系统多用户的并发行为。使用“并发”来代替“进程”,是为了强调没有对进程或线程进行任何操作,一旦这些执行操作,则并发视图就演化为进程视图。使用的最后一个视图是配置视图,配置视图代表了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也就是系统的物理结构。
5.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设计包括提出架构模型、产生架构设计和进行设计评审等活动,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在建立软件架构的初期,一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架构风格,并将架构分析阶段已标识的构件映射到架构中,并分析这些构件之间的关系,一旦得到了详细的软件架构设计,需要邀请独立于系统开发的外部人员对系统进行评审。一般来说,软件架构设计活动将已标识构件集成到软件架构中,设计这些构件,但不予以实现。
6.ANSI/IEEE 1471-2000标准
ANSI/IEEE 1471-2000是描述软件架构的第一个标准,其中要素的关系如下:
第一层:mission
第二层:Environment,System,Architecture
第三层:Stakeholder,Architectural Description,Rationale
第四层:Concern,Viewpoint,View
第五层:Library Viewpoint,Model
Mission:翻译成中文就是任务,使命。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系统。可能的原因是为了更大的赢利,市场占有率更高,完善产品系列等等。
System:翻译成中文就是系统。具体的定义是:一系列组件,组织在一起,相互作用从而完成一个或者一些特殊的功能。
Model:直译成模型。就是用来表达视图的方法。直白地说,就是系统中各种元素是如何组织在一起发挥作用。用图形化的表示把看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Architecture:系统架构。每个系统有一个架构。是对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关注点(Concern)的响应和回答,通过架构描述(Architecture Description)来说明。
在ANSI/IEEE 1471-2000标准中,系统是为了达成利益相关人(Stakeholder)的某些使命(Mission),在特定环境(Enviroment)中构建的。每一个系统都有一个架构(Architecture)。架构(Architecture)是对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关注点(Concern)的响应和回答,通过架构描述(Architecture Description)来说明。每一个利益相关人都有各自的关注点。这些关注点是指对其重要的,与系统的开发、运营或其他方面相关的利益。
架构描述(Architecture Description)本质上是多视图的。每一个视图(View)是从一个特定的视角(Viewpoint)来表述架构的某一个独立的方面。试图用一个单一的视图来覆盖所有的关注点当然是最好的,但实际上这种表述方式将很难理解。
视角(Viewpoint)的选择,基于要解决哪些利益相关人的哪些关注点。它决定了用来创建视图的语言、符号和模型等,以及任何与创建视图相关的建模方法或者分析技术。一个视图(View)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架构模型(Model),一个模型也可能参与多个视图。模型较文本的表述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容易的可视化、检查、分析、管理和集成。